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当前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。针对密云山多地广、学校分布散,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,且学生隔代养占比高、视野急需拓展等发展难题,2021年以来,北京市密云区政府部门借助教育部门“基于教学改革、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”实验区建设的契机,以“双师课堂”建设为抓手,打破不易跨越的时空距离,弥补不够均衡的资源配置,形成“数字资源支撑下的教育优质均衡”密云范式。
一、需求为引,数智驱动熨平教育鸿沟
北京市密云区“双师课堂”探索与实践,在区域层面是针对教育质量差距,促进教育公平、提升教育质量的现实需求;在校级层面是针对农村薄弱学校,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、探索信息化背景下育人方式和教研模式的现实需求;在师生层面是针对学习空间小、资源少,构建处处能学、时时可学、实现智能化学习的现实需要。具体举措包括:
一是以数字平台和资源建设服务与支持“双师课堂”建设。平台方面,升级密云区教育云平台功能,支持在线巡课、“双师”教学、教育联盟跨校研修等校际协同和共享应用,支持学校升级改造“双师课堂”教室,打造适合不同应用场景的专属平台。资源建设方面,通过自主创建资源、引入优质资源、推广北京市教育公共资源平台和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等方式,让更多优质资源突破时空、联通城乡、跨越山海汇聚于此。目前密云教育云平台共积累覆盖所有学段、学科的教学资源55万余条,有精品课程1423节、精品微课2000节。
二是遴选试点学校,开展“双师课堂”建设与应用。密云区遴选10所“双师课堂”实验学校,覆盖1—12年级全学段,涉及校际间农村一校多址、城乡间共同体和学区、区域间附属学校与合作办学多种样态。
三是以课题研究促进认识深化与交流发展。密云区组织区教师研修学院、学校开展“双师课堂”相关课题研究,推动教师在“双师课堂”软硬件教学环境建设、课堂教学组织方式、应用场景、教学效果评估、微课资源库建设等问题上的认识不断深化,为科学开展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。
二、应用创新,促城乡、校际协同发展
经过积极实践,目前密云区已探索出以下四种基本应用模式。
模式1:农村一校多址样态下的特长教师“双师”教学探索。通过共享区域、校际间共建的学习空间、优质教师和课程资源,有效解决了师资分布不均衡的问题,打破下属校因距离中心校较远,集中研讨难的困境,让教师可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备课、上课等工作上。例如,太师屯镇中心小学打造“S—D”(单主体—双主体)“双师课堂”协同教学模式,形成“主讲(骨干教师)+助教协同授课的常态模式”和“根据特长分工合作协同教学”等基本应用形态,实现中心校与下属完小在日常教学、教研、跨校社团辅导、校际会议等多个场景的同步,推动小规模山区学校发展提升。
模式2:城乡共同体和学区样态下的优势学科“双师”教学探索。基于校际间优质资源,以VR、远程互动助手、“双师课堂”平台等信息技术为承载,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育人和教研学习共同体,“双师”共同体学校只需通过屏幕切换,就可实现农村小学和城区小学师生的同步互动、实时交流,形成一幅跨越城乡的教育画卷。目前,已进行密云四小和大城子小学“一主一辅”小学数学“双师”教学,密云四小和穆家峪中心小学“双主体”小学美术“双师”教学,密云五中协同新农村中学、大城子学校、东邵渠中学英语教研组、物理教研组、思政教研组教师开展协同备课等有益探索。
模式3:跨区分校和合作办学样态下的名师资源“双师”教学探索。例如,朝阳实验小学密云学校与总校开展的资源型“双师课堂”、育英学校密云分校与总校开展的示范课和联合教研,打破学习孤岛,通过远程、虚实结合,资源、数据共享,发挥名校、名师引领、辐射、带动作用,实现名校、名师资源共享。
模式4:微课小课堂与现实课堂“双课堂”教学探索。“微课”是对传统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渠道。作为密云山区初中仅有的一所实验校,太师庄中学将传统的“现实课堂”和以互联网信息平台为依托的“虚拟课堂”有机结合,利用微视频码书技术、微信小课堂个性化辅导、线上约课“一对多”辅导等方式打造,为山区学生拓展学习时空、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。该模式在北京市中小学生学习方式系统变革研讨会上作典型交流,并在河北省蔚县代王城中学进行推广,带动了手拉手学校的发展。
三、提质增效,智慧教学研新样态初显
一是补足均衡发展短板,优化资源供给服务。密云区借助“双师课堂”打破学校界限、跨越班级界限、穿越学科界限、超越时空界限,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与承载量,让“有限”的资源焕发出“无限”的活力,弥补山区师生教育资源和信息不足的短板,尤其音乐、体育、美术、科学、综合实践等学科资源的不均衡,同时完善茶艺、科技、篆刻等课后服务内容。随着“双师课堂”的持续实施,学生数字素养与综合能力不断提升。例如,太师屯镇中心小学、首师大附属密云中学、密云二中、密云五小、河南寨中心小学等多所学校的学生作品在全球发明大会(ICC)中国区大赛、全国青少年创造力大赛、“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”等多个大赛中获得奖项。
二是激发学校教育新活力,促进教学品质提升。依托“双师课堂”,推动学校在组织形式、教研方式、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变革,促进课堂教学品质提升,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显著提高、思维能力明显提升。以太师屯镇中心小学五年级语文课上学生的表现为例,课堂回答问题的参与度从原来的36.2%提升到现在的86.1%,课后练习的正确率从原来的81%提升到现在的93%,学生全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,课堂上学生质疑提问率也从开始的11.2%提升到了现在的36.7%。
三是培育教师发展新动能,助力研修模式创新。“双师课堂”带来跨校协作的“精准扶教”式教师专业成长培养策略,构建校际间教师专业发展生态圈,共同体内学校教师可以群策群力共创教学资源,可以多渠道协同供给共享教学资源,可以借助骨干名师和特长教师从质量上优化教学资源,由此助力乡村教师更新教育观念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、提升教育教学能力。近几年,密云区教师在“一师一优课”、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评选中,累计184节获评北京市优课、57节获评国家优课。
未来,密云教育将不断完善具有密云特色的智慧教育新模式,推进“一核两翼三点四力五优”义务教育均衡工作机制形成,为构建优质均衡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更有力的数字化支撑。
(北京市密云区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、北京市密云区教育委员会主任杨福军)
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内容!
立即扫描二维码关注